《宋史》列傳128
○張俊從子子蓋張宗顏劉光世王淵解元曲端
張俊,字伯英,鳳翔府成紀人。好騎射,負才氣。起于諸盜,年十六,為三陽弓箭手。政和七年,從討南蠻,轉都指揮使。宣和初,從攻夏人仁多泉,始授承信郎。平鄆州賊李太及河朔、山東武胡群寇,功最,進武德郎。
靖康元年,以守東明縣功,轉武功大夫。金人攻太原,城守,命制置副使種師中往援,屯榆次。金人以數萬騎壓之。俊時為隊將,進擊,殺傷甚眾,獲馬千匹,請乘勝要戰。師中以日不利,急令退保。金人諜俊計不行,悉兵合圍,攻益急。榆次破,師中死之。俊與所部數百人突圍而出,且行且戰,至烏河川,再與敵遇,斬五百級。
金人圍汴京,高宗時為兵馬大元帥,俊勒兵從信德守臣梁揚祖勤王。高宗見俊英偉,擢元帥府后軍統制,累功轉榮州刺史。建炎元年正月,從高宗至東平府。時劇賊李昱據兗州,命俊為都統制討之。與數騎突圍撓戰,諸軍爭奮,賊遂殲。進桂州團練使,尋加貴州防御使。
中書舍人張澂,自汴京赍蠟詔,命高宗以兵付副帥還京,高宗問大計,俊曰:“此金人詐謀爾。今大王居外,此天授,豈可徒往?”因請進兵,高宗許之,遂如濟州。
開啟乾龍節,迫夜,有告高宗,欲俟元帥謁香劫以叛。群議集諸軍屯備,俊曰:“元帥不出,奸謀自破。”遂徙州治。賊術窮,黎明,引軍北遁,俊勒兵追殺之。進徐州觀察使。
高宗以俊忠勞日積,遷拱衛大夫。既而汴京破,二帝北遷,人心皇皇,俊懇辭勸進,高宗涕泣不許。俊曰:“大王皇帝親弟,人心所歸,當天下洶洶,不早正大位,無以稱人望。”且白耿南仲奏之,表三上。高宗發濟州,俊便道扈行。至應天府,高宗始即位。初置御營司,以俊為御營前軍統制,遣還京迎隆祐太后。權秦鳳兵馬鈐轄。尋奉太后及六宮以歸,除帶御器械。
時江、淮群盜蜂起,俊討杜用于淮寧,趙萬、郭青于鎮江,陳通于杭州,蔣和尚等于蘭溪,皆平之。落階官,除正任觀察使。二年,升秦鳳路馬步軍副總管,尋破秀州賊數萬,縛徐明斬之。進武寧軍承宣使。
帝如揚州,召諸將議恢復,俊曰:“今敵勢方張,宜且南渡,據江為險;練兵政,安人心,俟國勢定,大舉未晚。”俊又請移左藏庫于鎮江。既而敵掩至,已逼近甸,俊亟奏飭甲乘,從帝如臨安。
苗傅、劉正彥反,俊時屯兵吳江縣。傅等矯詔加俊捧日、天武四廂都指揮使,以三百人赴秦鳳,命他將領余兵。俊知其偽,拒不受。三軍洶洶,俊諭之曰:“當詣張侍郎求決。”即引所部八千人至平江。張浚語俊以傅等欲危社稷,泣數行下,俊大慟。浚諭以決策起兵問罪,俊泣拜,且曰:“此須侍郎濟以機術,毋驚動乘輿。呂頤浩至,俊見之,亦涕泣曰:“今日惟以一死報國。”劉光世以所部至,俊釋舊憾。韓世忠來自海上,俊借一軍與之俱。世忠為前軍,俊以精兵翼之,光世次之。戰于臨平,傅等兵敗,開城以出。世忠、俊、光世入城,見于內殿,帝嘉勞久之,拜鎮西軍節度使、御前右軍都統制,尋為浙東制置使。
金人分兵深入,渡江攻浙,杜充棄建康,韓世忠自鎮江退保江陰。帝如明州,俊自越州引兵至。兀術攻臨安,帝御樓船如溫州,留俊于明州以拒敵。帝賜親札曰:“朕非卿,則倡義誰先;卿舍朕,則前功俱廢。宜戮力共捍敵兵,一戰成功,當封王爵。”癸卯除夕,金兵至城下,俊使統制劉寶與戰,兵少卻,其將黨用、丘橫死之,于是統制楊沂中、田師中、統領趙密皆殊死戰。沂中舍舟登岸力戰,殿帥李質以班直來助,守臣劉洪道率州兵射其旁,大破之,殺數千人。金呼人至砦計事,俊令小校往。金人與語,欲如越州請降,俊拒之。戒將士毋驕惰,慮敵必再至,下令清野,多以輕舟伏弩,閉關自守。
四年正旦,忽西風起,金人乘之,果復攻明州。俊與劉洪道坐城樓上,遣兵掩擊,殺傷大當。金人奔北,死于江者無數,夜拔砦去,屯余姚,且請濟師于兀術。后七日,敵再至,俊引兵趨入臺州,明州居民去者十七八。
未幾,江浙群盜蜂起,授俊兩浙西路、江南東路制置使,以所部招收群盜,命后軍統制陳思恭隸之,且令兩浙宣撫使周望以兵屬俊,劉光世、韓世忠之外,諸將皆受節度。六月,改御前五軍為神武軍,俊即本軍為神武右軍都統制,除檢校少保、定江昭慶軍節度使。十月,浙西群盜悉平,改江南招討使。
紹興元年,帝至會稽。時金人殘亂之余,孔彥舟據武陵,張用據襄漢;李成尤悍,強據江、淮、湖湘十余州,連兵數萬,有席卷東南意,多造符讖蠱惑中外,圍江州久未解,時方患之。范宗尹請遣將致討,俊慨然請行,遂改江、淮路招討使。
成黨馬進在筠州。豫章介江、筠之間,俊聞命就道,急趨豫章,且曰:“我已得洪州,破賊決矣。”乃斂兵,若無人者,金鼓不動,令將士登城者斬。居月余,進以大書牒來索戰,俊以細書狀報之,賊以俊為怯。俊諜知賊怠,乃議戰。岳飛為先鋒,楊沂中由上流徑絕生米渡,出賊不意,追奔七十里,至筠州。賊背筠河而陣,俊用楊沂中計,親以步兵當其前,精騎數千授沂中及陳思恭,俾從山后夾擊,以午為期。俊與賊鏖戰至午,精騎自山馳下,賊駭亂退走,大敗。
既復筠州、臨江軍,捷奏,帝賜御筆,謂:“宜乘賊勢已衰,當官軍已振,驅除剿戮,速收全功。”俊未拜親詔,已追至北奉新樓子莊。賊黨商元據草山,挾險設伏,俊遣步兵從間道直趨山椒,殺伏奪險,乘勝追至江州。成勢迫,絕江而遁,號俊為“張鐵山”。復江州。已而興國軍等處群盜聞俊兵至,皆遁去。俊引兵渡江至黃梅縣,親與成戰。成懲奉新失險之敗,據石矢坡,憑山以木石投人。俊先遣游卒進退,若爭險狀以誑賊,俊親冒矢石,帥眾攻險,賊眾數萬俱潰,馬進為追兵所殺,成北走降劉豫,諸郡悉平。拜太尉。
四年十月,金人與劉豫分道入侵。先是諜至,舉朝震恐,或請他幸。俊謂趙鼎曰:“避將何之?惟向前進一步,庶可脫。當聚天下兵守平江,徐為計。”鼎曰:“公言避非策,是也;以天下兵守一州,非也。公但堅前議足矣。”遂以俊為兩浙西路、江南東路宣撫使,屯建康。既而改淮西宣撫使。瀕江相距逾月,敵不得入。俊遣張宗顏潛渡至六合,出其背。敵將引去,俊繼遣王進曰:“敵既無留心,必逕渡淮去,可速及其未濟擊之。”進往,敵果北渡,遂薄諸淮,大敗之,獲其酋程師回、張延壽以獻。
五年,劉麟入寇,俊與楊沂中合兵拒于泗州。六年,改崇信、奉寧軍節度使。劉麟兵十余萬犯濠、壽,詔并以淮西屬俊,楊存中亦聽節制,與俊合兵拒敵。俊分遣存中與張宗顏、王瑋、田師中等,自定遠軍次越家坊,遇劉猊左右軍,擊走之。俊率大軍鼓行而前,至李家灣遇猊大兵,與戰,殺獲略盡,降者萬余人,猊僅以身免。拜少保,加鎮洮、崇信、奉寧軍節度使。帝曰:“卿議論持重,深達敵情;兼聞挽強之士數萬,報國如此,朕復何慮。”又曰:“群臣謂朕待卿獨厚,其仰體眷懷,益思勉勵。”
七年,改淮南西路宣撫使,置司盱眙。俊與韓世忠入見,議移屯。秦檜奏:“臣嘗語世忠、俊,陛下倚此二大將,譬如兩虎,固當各守藩籬,使寇不敢近。”帝曰:“正如左右手,豈可一手不盡力邪?”命俊自盱眙屯廬州。八年,金人請寢兵,許之。賜俊“安民靖難功臣”,拜少傅。
九年冬,金復渝盟,再破河南,圖順昌府,命俊策應劉锜。俊督軍渡江,金人引退。繼而金人三路都統自東、南兩京分道來侵,抵亳州北渡河,俊收宿、亳諸軍擊之,盡復衛真、鹿邑等地,師還。十年,酈瓊在亳州,俊以大軍至城父,都統制王德下符離,乘勝趨亳與俊合。俊引軍入城,金人棄城遁,父老列香花迎俊,遂復亳州,留統制宋超守之。俊引軍還壽春,進少師,封濟國公。
十一年二月,兀術入合肥,漸攻歷陽,江東制置大使葉夢得見俊,請速出軍。俊遣兵渡江,諭諸將曰:“先得和州者勝。”王德愿為諸軍先,士鼓噪而行。敵已據之,德率眾渡采石先登,俊宿中流。德抵城下,金人退屯昭關。后三日,復敗金將韓常于含山。命關師古復巢縣,遂復昭關。使左軍統制趙密偃兵篁竹,出六丈河以分金勢。張守忠以五百騎敗金人于全椒。未幾,敵斷石梁以拒俊,俊疾作,力疾引眾涉流登岸,追擊之。王德與楊存中、劉锜會兵,敗金人于柘皋。拜樞密使。俊知朝廷欲罷兵,首請納所統兵。議賞宿、亳功,俊部將王德、田師中、劉寶、李橫、馬立、張澥六人同日首受上賞。
俊力贊和議,與秦檜意合,言無不從。薦士大夫監司、郡守者甚眾,雖劉子羽自謫籍起家,亦俊力也。加太傅,封廣國公,尋進益國公。十二年十一月,以殿中侍御史江邈論之,罷為鎮洮、寧武、奉寧軍節度使,充醴泉觀使。初,檜以俊助和議,德之,故盡罷諸將,以兵權付俊。歲余,俊無去意,故檜使邈攻之。尋進封清河郡王,奉朝請。
十三年,敕修甲第,遣中使就第賜宴,侑以教坊樂部。十六年,改鎮靜江、寧武、靜海軍。二十一年冬,帝幸其第,拜太師,以其侄清海軍承宣使子蓋為安德軍節度使,其他子弟遷秩者十三人。
南渡后,俊握兵最早,屢立戰功,與韓世忠、劉锜、岳飛并為名將,世稱張、韓、劉、岳。然濠、壽之役,俊與锜有隙,獨以楊沂中為腹心,故有濠梁之劫。岳飛冤獄,韓世忠救之,俊獨助檜成其事,心術之殊也,遠哉!帝于諸將中眷俊特厚,然警敕之者不絕口。自淮西入見,則教其讀《郭子儀傳》;召入禁中,戒以毋與民爭利,毋興土木。
二十四年六月薨,年六十九。輟視朝三日,斂以一品服,帝臨奠哭之慟。追封循王。子五人:子琦、子厚、子顏、子正、正子仁。
子蓋字德高。父宏,應募從俊軍河上。金人破開德府,宏戰死。子蓋初從韓世忠討苗傅,補承信郎,累功遷武功郎。
紹興六年,劉猊大舉入寇,過定遠縣,將趨宣化窺淮,詔遣俊會劉光世軍剿之。子蓋從俊擊猊于藕塘,授閣門宣贊舍人。明年,改昌州刺史、江南東路馬步軍都總管。十年,金人再取河南,以興復宿、亳功,遷登州防御使兼宣撫司衙兵副統制。
十一年二月,兀術入廬州,攻含山縣,漸攻歷陽。俊遣兵渡江,子蓋從王德馳入和州,金人退屯昭關。會劉锜自東關引兵出清溪邀擊金人,俊遣子蓋與锜會,大戰于柘皋,敗之,軍勢赫張。兀術復攻濠州,子蓋又敗之于周梁橋,除興寧軍承宣使。和議成,改建康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。十三年,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、兩浙西路馬步軍都總管。帝幸俊第,授子蓋安德軍節度使。
三十二年春,金人攻海州急,以子蓋為鎮江府都統往援之,即日渡江,馳至楚州。淮東漕臣龔濤謂之曰:“敵眾十倍,兵力不支,宜張虛聲攻淮陽,使之必救,則海州可解。”子蓋曰:“彼若不救,將如之何?”乃亟趨漣水,取便道以進。次石湫堰,金人陳萬騎于河東,子蓋率精銳數千騎擊之,謂麾下曰:“彼眾我寡,利在速戰。”遣統制張略陣,中流矢,子蓋曰:“事急矣!”奮臂大呼,馳入陣,諸將繼之殊死戰。賊大敗,擁溺石湫河死者半,圍遂解。金人復整軍來戰,子蓋再率精銳擊之,獲其車馬、鎧仗萬計,退屯泗州。
孝宗即位,召對,賜鞍馬、鎧甲、束帶,且令招集勇敢,相時而動。子蓋受命還,招金大將蕭鷓巴、耶律造哩將其眾來降。尋以疾還鎮江,授檢校少保、淮東招撫使,未上,卒,年五十一。贈太尉,謚恭壯。
子蓋從俊征討藕塘、柘皋,雖多奏功,未能出諸將右,惟海州一捷可稱云。
張宗顏,字希賢,延安人。父吉,為涇原將,解宣威城圍,死之。宗顏以父恩補三班借職,監閿鄉酒稅,積官至涇原副將、權殿前司統轄。御營軍統制張俊選為統領,從俊討浙西寇。秀州軍校徐明以城叛,宗顏夜襲其城,明遁。轉忠州刺史,遷御前中軍統制。
金人攻明州,宗顏破其前軍。盜楊勍破松溪,命宗顏及李捧、陳思恭討之。宗顏次浦城不進,勍又掠建州。宗顏趨南劍州,與勍遇,遂歸。盜猶未平,謬言已擊退。侍御史沈與求劾宗顏三將并出,不能平數千之潰卒,何以示敵。貶二秩。從俊討李成,與成將馬進戰玉隆觀,敗之。遷環慶路馬步軍副總管、神武右軍統制,改麟州觀察使。
偽齊挾金人攻宣化鎮,俊遣宗顏潛渡江,出其后襲之,不勝。俊庇之,以捷聞,遂加沂州防御使。繼以兵襲擊淮北,復遷崇信軍承宣使、宣撫司前軍統制。偽齊入寇,詔張俊解淮西急。督府張浚遣楊沂中與俊合,檄宗顏自泗州為后繼。與猊遇于李家灣,大破之,橫尸滿野,猊僅以身遁。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、武信軍承宣使。
八年,知廬州,總帥事。敵數百騎抵城下,宗顏以騎百余御之,敵退。有至自淮北者,傳金人言曰:“此張鐵山弟也。”紹興九年卒,年四十四。贈保靜軍節度使,謚壯敏。
劉光世,字平叔,保安軍人,延慶次子。初以蔭補三班奉職,累升鄜延路兵馬都監、蘄州防御使。方臘反,延慶為宣撫司都統,遣光世自將一軍趨衢、婺,出其不意破之。賊平,授耀州觀察使,升鄜延路兵馬鈐轄。
時有事燕洑,光世從延慶取易州,授奉國軍承宣使。金將郭藥師降,除威武、奉寧軍承宣使。延慶遣諸將搗虛趨燕,以光世為后繼。光世不至,諸將失援而潰,降三官。
河北賊張迪掠浚州境,詔光世討之。光世曰:“賊烏合,非有紀律,佯北以邀之,其亂可取也。”即麾騎退。賊競進,光世引騎貫其中,賊大潰。復承宣使,充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。
靖康元年,金兵攻汴京,夏人乘間寇杏子堡。堡有兩山對峙,地險厄,光世據之,敵至敗去。擢侍衛馬軍都虞候。金再攻汴京,光世入援,聞范致虛傳檄諸路,議引兵會之。會有詔止勤王兵,光世以為宜速進,不可以詔示眾。既而潰兵至,具言京城事。眾懼,光世矯以蕃官來自汴京,謂二帝決圍南去,眾稍安,進屯陜府。致虛欲合五路兵進與金戰,光世難之,別道趨虢,遂至濟州謁康王,命為五軍都提舉。
王即皇帝位,命為省視陵寢使,尋為提舉御營使司一行事務、行在都巡檢使。斬山東賊李昱,遷奉國軍節度使。平鎮江叛兵,改滁濠太平州、無為軍、江寧府制置使。討張遇于池州,遇望其陣曰:“官軍不整,可破也。”時湖水涸,賊越湖出官軍后,官軍亂,光世幾被執,王德救之得免。遇循江而上,光世整兵追至江州,斷其后軍破之。遇復東下,又追擊于江寧。
二年,以功加檢校少保,命討李成。光世以王德為先鋒,與成遇于上蔡驛口橋,敗之。成收散卒再戰,光世以儒服臨軍,成遙見白袍青蓋,并兵圍之,德潰圍拔光世以出。下令得成者以其官爵與之。士爭奮,再戰皆捷,成遁,執其謀主陶子思。加檢校少傅。
帝在揚州,金騎掩至天長,光世迎敵,未至而軍潰。帝倉卒渡江,命光世為行在五軍制置使,屯鎮江府,控扼江口。尋加檢校太保、殿前都指揮使。
苗、劉為亂,素憚光世,遷光世為太尉、淮南制置使。張浚在平江,馳書諭以勤王,光世不從;呂頤浩遣使至鎮江說之,乃引兵會于丹陽。兵進,光世以選卒為游擊,仍分軍殿后,遇苗翊、馬柔吉軍于臨平,與韓世忠等破之。至行在,遷太尉、御營副使。光世遣王德助喬仲福追傅至崇安縣,盡降其眾,傅僅以身免。逆將范瓊被執,張浚使光世撫定其眾,又招賊靳賽降之。命光世為江東宣撫使,守太平及池州,受杜充節制。光世言受充節制有不可者六,帝怒,詔毋入光世殿門,光世始受命。
隆祐太后在南昌,議者謂金人自蘄、黃渡江,陸行二百里可至,命光世移屯江州為屏蔽。光世既至,日置酒高會。金人自黃州渡江,凡三日,無知之者。比金人至,遂遁,太后退保虔州。馮楫貽書光世,言:“賊深入,最兵家之忌。進則距山,退則背江,百無一利,而敢如此橫行者,以前無抗拒,后無襲逐也。太尉儻選精兵自將來洪,而開一路令歸,伏兵掩之,可使匹馬不還。”光世不能用,自信州引兵至南康。酈瓊圍固始縣,光世遣人招降之,又遣王德擒妖賊王念經于信州。
時光世部曲無所隸,號“太尉兵”,侍御史沈與求論其非宜。會御營司廢,乃以“巡衛”名其軍,命充御前巡衛軍都統制。召赴行在,授浙西安撫大使、知鎮江府。光世言:“安撫控制一路,若但守鎮江,則他郡有警,不可離任。望別除守臣,光世專充安撫使,從便置司。”時光世慮金人必過江,故預擇便地,帝覺之,止許增辟通判。右諫議大夫黎確疏其擇便求佚,中外所憤,帝釋不問,加寧武軍節度使、開府儀同三司以遣之。光世乞便宜行事,不許。時韓世忠、張俊兼領浙西制置使,光世復言本路兵火之余,不任三處需求,遂罷世忠、俊兼領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: 我的腦中有個好感度系統 出道就是巔峰怎么辦 我的紅顏禍水 陸少的暖婚新妻 都市之逍遙醫仙 萬界科技系統 穿成作精后我憑廚藝爆紅出圈 圣斗士之邪惡射手 我,開局成了安布雷拉干部 我在末世能升級 這無限世界真不要臉 莽荒之路 異世之惡魔降臨 星星會唱歌 末世養忠犬 洪荒:我被通天偷聽了心聲 世俗小道仙 錯付年華錯付情 庶女攻略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諸天萬界是這么來的 山野雜家 活著全靠對家續命[娛樂圈]+番外 風月聽畫壁 重生之悠閑 黎明計劃:危機 房客(糙漢H) 小行星 白月光替身的職業素養 營業悖論[娛樂圈] 香火店小老板 快穿:偽白蓮系統 網游之傲龍傳說 我在大唐當逆子 我的性感女上司 異常游戲體驗師 便利店新星 重生毒妃權傾天下段清婉尉遲北冥 招惹情敵網戀后我掉馬了 當小妖精不再黏人[快穿] 蕭若言沈從一 火影之魔王進化論 護花使者林平李蕓汐 重生靈心慧智 慶塵神代空音 穿成校園F4的綠茶前女友 以身飼魔 透視小校醫 從原始文明開始進化 撿回來的野男人 我真的不是道士 全球逃亡:我的房車和機械軍團 好景降臨 蓮 穿到女尊搞基建 喲!禽獸 清冷駙馬竟是白切黑 玄幻:我開局成為宗門辦事員 我在神話復蘇中成為神話 青青子衿 沒有情的人不傷心 穿越之農家小女子 愛與不愛之間 誰說紈绔不讀書 強婚,霸愛嬌妻 都市無雙戰神方尋 總裁兄弟的唯一情人 都市全能奶爸林凡凌雪菲 全球輪回:穿梭無數電影世界 東方GG抱滿懷(東方不敗同人) 天堂玫瑰 一胎九寶寵上天喻小妍墨景宸 寒門棄婦她嗜財如命 天命相師 重生:從九二發財證開始 你逃婚,我改嫁!趕緊喊我小舅媽 骷髏進化:從被女神召喚開始 晴空萬裏,揚帆起航 囂張蠻妻,夫君等著瞧 大秦開局撿到一只始皇帝 師妹總要吃 仙秦 穿書:渣了男主后他黑化了 機武風暴 一嫁南希愛終生 聽魂語 大道秘辛 鎧甲傳奇人生 鎮邪詭事錄何中華張無忍 病嬌大佬總想把我占為己有 惡作劇之吻の天蝎物語 情話三分甜 總裁霸寵,女人你好甜 我擁有最棒的血統 萬人迷alpha不想逆襲[快穿] 清風微拂溫柔處 逢春 藥仙不一般 余生雨后初晴只要你 牯嶺鎮上那些個風流事 掠霧(重生) 殺神為我彎彎腰 楊羽 紅蓮軌跡txt下載 紅樓:開局入贅林府 從穿越火線影視劇開始簽到 拯救我的反派計劃 步步驕 初心是度假休息[咒回] 快穿炮灰女配 閃婚嬌妻:抱緊總裁大人 人在華娛,開局帶資進組 他愛如潮 崽崽他成功救世啦 萬骨之主 榮耀贅婿 大明第一狗縣令 流氓司機 千年醉(盜墓,GL) 槐菱序章 被狗碰瓷后嫁入豪門 手機的秘密:換形日記關秋玉李欣怡 玩物喪志(高干NP,1v3) 我師兄明明很強卻喜歡發育 神棍下山記 龍族紛爭 聽說王爺他不行 嬌寵南安po 火鳳凰簽到三年,成為特戰兵王 斗羅:這個魂師過于內卷 囂張醫妃冷世子駱一笑南郭尋 重生后我成了自己暗戀的人 神話三國:無雙之魔 為愛癡狂 四合院:我一窮光蛋娶了女神 大漢扛纛者:一人一刀鎮守一城 小福寶遭人嫌?全京城都拿命寵我 手冢君與我 讓你出國留學,你成了毛熊少將? 被迫裝乖頂級Alpha被掐腰哄 穿到荒年,這個后娘有點強 【總/攻】艷春番 紅色預警:大逃殺 霍格沃茨的古代魔法師 全世界都在團寵我 被反派鰥夫盯上了(女尊) 白富美閨蜜被我教壞了[九零] 小丑 前妻對我薄情寡義[雙重生] 牧總的omega不要信息素